咨询电话:0314-7996614您好,欢迎来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官网!

名俗风情

Folk custom

《游木兰记》的作者江朝宗

发布时间: 2019-06-01 15:28:28作者:阅读次数:
        《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志》曾收录过一篇江朝宗撰写的《游木兰记》。行文流畅,文采斐然,将木兰围场的画山绣水描绘得无以复加,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。为此我曾写过一篇鉴赏文章,发表在《承德日报》上。当时由于缺少资料,不熟悉江朝宗其人,只是根据《游木兰记》中“奉檄围场”一句,推断“他是一位负责上传下达的小官。在官场中的地位不会太显赫”。
文章见报后,引起了人们的关注。我县文教界王志民老先生查阅相关资料后写成一短文,指出江朝宗并非小人物,曾当过代理国务总理。可惜这份原稿在后来搬家时丢失了,关于江朝宗的身世也便无从让更多的人知道。
        最近见到一份材料,对江朝宗其人其事所记甚详,现简述如下,以使人们对《游木兰记》的作者有一个梗概的了解。江朝宗(1861年1943年),字宇澄,因排行第四,世称“四先生”。安徽旌德县江村人,寄居安徽六安州西乡麻埠镇(今属金寨县)。
        其母原嫁桐城金家,因夫故改嫁江姓,生二子,江朝宗为长子。江小时候非常聪明,但家境萧条,不得不放弃学业去商店学徒。后来服役于合湾巡抚刘铭传创设的麻埠继勋典当行,得以结织刘之巡捕蒋福,随蒋赴台在刘铭传的签押房(办公室)做事,渐渐学会了借工作之机指油、捞好处。哪知好景不长,有一次泄密了一个大案件,弄得满城风雨,刘铭传本拟对江重办,经蒋福等求情,遂把他驱逐出境。江闯了这场大祸,无颜重返家乡见江东父老,只得投身北洋,转走天津。
        当时正值甲午海战前夕,李鸿章正欲扩充军队,而江朝宗对于淮军将官素昧平生,无人为之援引,所幸幼年爱写小楷,字尚规矩只得在街头摆个字推,作卖字的生涯。后经人引荐在一位待读学士家当“帖写”。不久又被荐至天津治河工地工作,常去绿营某参将署帮助办理公文,大得参将的信任,参将并有意将女儿嫁给他,在一次谈话中问起江家情形,知道他在老家已有妻室,便没有挑明。江朝宗辗转得知参将的意图后,觉得这是一个“鱼跃龙门”的绝好机会,于是造了一个假信,说他原配丁氏因病亡故,见了参将,放声大哭。参将一面安慰他,一面暗想正合他的旨意,于是就把女儿许配给了江朝宗。参将无子,仅此一女,视江朝宗如亲生儿子一般。靠了参将的举荐和赞助,江朝宗由主簿提为县丞,随后又升为知县并加了五品衔。不久,参将亡故,所有遗产均归江朝宗继承,为其日后发展莫定了物质基础。
        江朝宗的飞黄腾达是靠上袁世凯这棵大树才得以实现的。袁世凯和刘铭传有亲戚,当年袁之能够统领武卫右军,得力于刘的推荐。当袁在麻埠求刘荐函时,全由蒋福殷勤招待并暗中周全,袁对蒋怀有感激之情。江朝宗得知这一层关系后,便百般奉承,最终得到了蒋福的一封推荐信,投靠到袁世凯的门下。随着袁世凯获得大权,江朝宗也水涨船高,官职联翩直上,由知县而知州而直隶州,后又举荐为正定府知府,在与强有力的对手竞争时失利,奉调改官东三省,被徐世昌所冷落,坐了一段冷板凳。为此,对徐恨到极点,串通御史,罗列徐之私隙,奏参了徐世昌一本。这样一来江便在东北呆不下去了,只得又求袁世凯将其调回,以道员分发直隶候补。袁世凯看到江朝宗参徐世昌,“打骡子马惊”,深以为惧,对江颇存戒心,二人关系便不似先前融治了,但表面上对江仍然如初。有一次袁派江赴口外采买马匹,一则给江找点事干,二则借此试一试江之为人。结果江朝宗得此肥差,利欲熏心,除回扣外,又假借名目大肆报销,引起袁之不满,拉大了彼此的距离。
        江见袁世凯不重用自己,又萌生了“择木而栖”的想法,从天津跑到北京,借陆军部尚书铁良与袁世凯分庭抗礼、明争暗斗之机,罗列袁之不是,向铁良讨好送礼,得到铁良的信任,遂把江朝宗调京任近畿督练处总参议,后又兼任督理稽查处督理、兼充宿卫营营务处,每日值宿东掖朝房,所接融者尽是清室上朝之王公大僚,大有一登龙门身价百倍之概。
江朝宗“奉檄围场”,写《游木兰记》大约就在这一时期。至于其奉檄”之具体内容,由于无案可稽,则不得而知了。
        后来禁卫军成立,人值宿卫营撤销,江朝宗以正四品之职道员调升补武职正二品任陕西汉中镇总兵。待武昌革命兴起,陕西不久光复,江朝宗只好仓皇逃回京中。此时他看到袁世凯已篡夺了革命果实僭位大总统,又想来投靠袁,结果碰了个“软钉子”。但他毕竟是个随机应变、善于取巧的人,攀袁不上,则退而求其次,转之迎合袁之左右的政客赵秉钓。赵后来当上了内阁总理,这一回,江朝宗的宝又押对了。因赵的力荐,江朝宗逐渐升迁为步军统领(即日后之卫成总司令),权重一时,炙手可热,并借机大肆巧取豪夺,中饱私囊。
        袁世凯“登基”作了八十三天“洪宪皇帝”便鸣呼哀哉了。袁死后,被解散的国会和孙中山制定的临时宪法都得到了恢复,北京政府由黎元洪出任总统,段褀瑞任总理。但有实力的段棋瑞并不买黎元洪的账,形成了总统府和国务院之争。黎元洪罢免了段祺瑞,改由伍庭芳重新组阁。段祺瑞不甘失败,避居天津,唆使长江巡阅使、辫帅张勋率兵进京,要求复辟大清王朝,武力协迫黎元洪解散国会,黎元洪只得答应照办。但按照当时法律,总统签署的命令,必须有国务总理签章才能生效,而伍庭芳又坚决反对此事,黎元洪干着急没办法。有人给黎元洪献计,另找个阁员代替伍庭芳总理职务并签章。但是,因为复辟封建王朝是件遭千古唾骂的事,所以谁也不肯出面承担。这时江朝宗挺身而出,主动请绥,连夜派人去伍庭芳家讨要总理大印。第二天天一亮便驱车赶往总筑府,在事先写好的解散国会的命令上加盖了国务院的大印,签上了“江朝宗”三个大字。据史书记载,江朝宗于1917年6月12日当上国会总理,6月24日宣告卸任,前后仅有十二天。其履行总理职务,主要就是在解散国会的命令上盖印签名,前后用时不过一分钟,所以后人戏称他为“一分钟总理”。然而,江朝宗本人对此却十分看重,曾让人给他刻了一枚图章,印文是“曾秉国钩”,译成白话就是“曾经执掌国家大权”,这就有点忘乎所以了。
        接下来,张勋复辟失败,段祺瑞又当上了国务总理,首先免了江朝宗步军统领的职务,给了他一个“迪威将军”的名义,江朝宗就此下台,在京城以前清遗老、民国伟人、社会名流自居。
“七・七”事变后,他投降日本侵略者,出来组织维持会,日本军部让他出任北京市长,成了死心塌地的汉奸。
        纵观江朝宗一生,可以看出他是个见风使舵、处世圆滑、自私、贪婪、不讲名节的人。据说,他平生最爱写的一副对联是:“风摇大树根常定,月到中天影不移”。这倒是一个绝妙的讽刺!

 

2007年11月9日

上一篇:康熙皇帝不提倡枘碑立传

下一篇:漫谈清帝木兰秋狝诗

分享到: